天氣這麼熱,真的很不想戴口罩耶…
可是空氣品質動不動就紫爆!! 戴口罩來防護到底有沒有用啊??
空氣汙染日益嚴重,口罩成了許多人出門的必備工具之一,但你知道嗎,戴上口罩,可效果也不佳,因為PM2.5小到連肺部都鑽得進去了,難道無法進入口罩內嗎?
民眾最常配戴的就是藍色或綠色的醫用口罩,但最近為了防PM2.5,不少人還特地換上了黑色的活性碳口罩。但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所教授陳志傑表示,配戴活性碳口罩提升防護力,根本是錯誤迷思,以含活性碳的工業用R95口罩做測試,僅能阻隔約3成的PM2.5,活性碳作用是除臭,無法過濾懸浮微粒。
台大公衛學院也使用活性碳口罩、醫用口罩、歐洲規格的FFP1與美國規則的N95來測試是否能有效阻隔細懸浮微粒。結果顯示,最容易取得的醫用口罩,品質參差不齊,對於PM2.5的防護力最高有70%。但專家提醒,若空污狀況嚴重時,保護力也不足。
那麼,美規的N95呢?專家指出,N95的防護力最強,可達9成5,但因為太過密合了,常常讓民眾呼吸困難、「戴不住」,而歐規的FFP1,大約過濾8成的PM2.5,不過比N95舒適。以下比較圖讓大家參考較為詳細:
而面對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民眾究竟該如何自保呢?
-
注意空汙警報:環保署除提供未來兩天空氣品質指標 (AQI) 預報,還提供每小時更新全台空氣品質監測結果,可做為民眾出門活動或一般日常作息參考,可下載「環境即時通」APP 獲知最新情況。也可在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搜尋「台灣 空氣汙染」找到其他好用的手機應用程式。
-
多搭大眾運輸:一來也是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減少廢氣排放量,另方面則比騎機車或自行車減少了暴露在汙染空氣中的時間。
-
注意運動或戶外活動的時間:一般人正常呼吸時,每分鍾大約吸進 7000 至 14000cc 空氣,但如果是跑步,一分鐘就會吸進 50000cc,所以要進行戶外活動時記得要挑選時間,儘量不要在通勤高峰期進行戶外活動。
-
保養肺部,提升自我免疫力:這是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從養護自身的健康做起!
不過,空氣汙染無所不在,最好的做法自然是不要再汙染環境,例如不燒紙錢,不要放煙火,煙火燦爛雖然小確幸,但研究證實得到癌症的機會更高。 (以上文章由台中榮總護理師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