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S等第三公證檢驗單位,其報告確實得以信賴,但問題是他們提供之報告只針對各營業廠商所提供的檢體負責,並不是對整批生產的產品負責,而廠商提供的檢體是不是在批量生產中隨機抽取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種原料的檢驗報告雖然不是由第三公證檢驗單位所出具,但其實可信度可能更高。原料界簡稱這份報告為COA(Certificate of Analysis),字面意義為分析證明,這就如同是當批原料的身份證,要購買原料前必須先檢視身份證確認符合需求。
那到底什麼是COA呢? 製造原料的原廠每生產出一批原料時,須對此批原料進行分析檢驗,檢測項目涵蓋範圍以下幾項列舉說明:
- 原料粗細、外觀、顏色、氣味–是否符合該原料萃取物該有的性狀。
- 密度或水分含量–含水太高則容易變質,一般萃取物應該低於8%。
- 原料效性成分(也稱定性定量):使用HPLC或UV等鑑定方法與標準品比對而得的效性比例。例如金盞花萃取裡的效性成分是葉黃素,則透過檢測可得知葉黃素的佔比。
- 重金屬檢測:檢測重金屬含量。
- 微生物檢測:總生菌數、大腸桿菌(群)、沙門氏菌、黴菌…等等。
- 包裝方式與保存期限
下圖提供樣本供參考(KEMIN原廠出示之ZEAONE 玉米黃素COA)

為什麼說原廠提供的COA可信度比較高,是因為生產原料的廠商必須對整個批號的原料控管及負責,不是像SGS公證單位只是對檢體負責,但必須說明的是如果檢體是由整批產品隨機抽取而得的那常理上判斷是可代表整批貨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