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人體必需營養素,但台灣民眾尿碘濃度偏低比率高達51.2%,若民眾無法由天然飲食獲得足夠的碘,將造成胎兒智能受損及甲狀腺肥大等,現行包裝食鹽規定沒有強制標示「加碘」或「未加碘」,消費者較不易辨認及選擇。有鑑於此,國民健康署於食品藥物管理署之「家庭用食鹽加氟標示及鹽品碘標示」專家會議提案並獲通過,食品藥物管理署規定所有的包裝食用鹽品必須於產品包裝上強制標示「碘為必需營養素」,並於包裝上標明有加碘或未加碘,以及所加的「碘化鉀」或「碘酸鉀」的含量。國民健康署呼籲一般民眾、餐飲業及食品業看食鹽包裝標示,選擇使用加碘鹽取代一般食鹽,為您的健康加一「碘」。
並非市面上所有的鹽都有加碘
台灣早期為了預防因缺碘導致的大脖子症狀,曾經實施全面食鹽加碘的鹽品專賣制度。但自從民國93年鹽品開放自由貿易後,市面上販售的食鹽不再強制加碘,若缺乏清楚的標示,將使許多人誤以為現今市售的食鹽仍全是加碘鹽,而未經歷大脖子盛行年代的年輕朋友們,對於「碘」這個人體必需營養素更是陌生,甚至還可能誤以為食鹽中的碘是不好的食品添加物。為了改善國人碘營養狀況,提高民眾及餐飲業、食品業者對「碘」營養素的認識,以及在選用鹽品時能獲得充足的資訊。
認明及選用加碘鹽
天然的海鹽中只含有極微量的碘,不足以供應人體所需,因此選購食鹽時,最好的方法是從成分有無標示「碘酸鉀」或「碘化鉀」來確認是否為加碘鹽。然而,為了讓民眾及餐飲業、食品業者能更清楚辨明所選用的鹽品是否加碘,於106年7月1日實施的「包裝食用鹽品之碘標示規定草案」中,便增加幾項新規定,包括加碘鹽的品名須以「碘鹽」、「含碘鹽」及「加碘鹽」命品,並於產品包裝上強制標示「本產品加碘,碘為必需營養素,但不適用於高碘性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及碘131放射患者」,以及營養成分中標明「碘化鉀」或「碘酸鉀」的含量。加碘鹽適合一般民眾、餐飲業及食品業選用,若民眾外出用餐或吃自助餐,不妨也詢問店家是否使用加碘鹽,有助於加速促使店家採用加碘鹽。

健康久久網站
未加碘鹽易於辨明
不加碘的食鹽僅供少數特殊族群使用,如接受碘131放射檢查或治療以及甲狀腺疾病患者等,標示新規定讓需遵照醫師指示選用未加碘鹽的患者,更容易從標示辨明以選購適合自己的鹽品。且未加碘鹽須於產品包裝上強制標示「本產品未加碘,碘為必需營養素」,強調碘為必需營養素,一般民眾仍應選用加碘鹽。
不過量攝取鹽
食鹽本身是鈉的主要攝取來源,飲食中的鈉攝取過多是導致血壓升高以及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人每日食鹽總攝取量不宜超過6公克,國民健康署提醒,一般民眾只需將平日使用的食鹽改為加碘鹽,不可為了補充碘而多攝取食鹽!
本篇文章由台中榮總護理師整理編輯